對話張泉靈:即便恐懼 也要先滿足好奇心

2016-03-11 13:56:00    來源:鈦媒體    

  採訪當天,張泉靈的小孩突然生病,採訪完她必須先回去帶孩子看病。素顏的張泉靈有些焦急地大步走進採訪室,但是一看到記者,她職業性的調整好狀態,微笑瞬間浮現在臉上。這個40+的女人,經歷了央視的盛名之後,選擇重新出發,在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裏創業。但鈦媒體記者看不到她臉上的倦容,飛快的語速和明亮的眼睛告訴大家,她正享受當下的創業激情。

  好奇心

  “很多人選職業的時候可能會有很多維度,比如説收入、成長性,可以學習的空間、人際關係,離家裏遠近等等。對我來説可能職業中最最重要的維度只有一個——就是它能不能滿足我的好奇心。”張泉靈這樣告訴鈦媒體記者。

  張泉靈的第一份職業,就跟滿足好奇心有直接的關聯。她在北大的時候,在大三代表了北大參加中央電視臺系列節目《中華文明之光》150多集的錄製,需要去到全國各地追溯中國歷史的發展。

  在大學三年級張泉靈就已經走過完整的絲綢之路。節目的嘉賓主持有北大的老師和學生,關於漢代和唐代的陵墓雕塑的知識,是葉朗教授帶領下學習的,葉老師在高宗的墓前給張泉靈講獅子的雕塑為什麼有強壯的胸肌,為什麼漢代的雕塑更多是那樣的浮雕,而不是圓雕,圓雕什麼時候出現的,代表的民族精神以及精神學是怎樣的……這些事情極大的滿足了她的好奇心。

  做記者之後,張泉靈覺得“自己的一輩子就像別人的幾輩子”,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張泉靈對記者這個職業極為滿意,因為它真的最大程度的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然而直到有一天張泉靈意識到,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一個巨大的變革——網際網路的崛起。

  它不像15年或者10年前那一批門戶網站的崛起,改變了資訊傳遞方式,改變了資訊提供的平臺。今天人類的生活,一切似乎都可以在手機上去完成,包括最基礎的通信、生活的服務資訊、尋找工作、社交,手機代表著一個巨大的入口,在這樣的情況下,“媒介”正被巨大的改變著。作為一個媒體人,張泉靈是會有恐慌的。“當你慢慢深入去了解之後,你會覺得這個世界像一本書一樣的正在翻頁,這一頁壓下來的時候,如果你不能夠跳出這個視角重新去理解的話,你就可能被壓在底下,會變成一個二次元的動物。”

  很長一段時間,張泉靈就活在那樣一種恐懼當中,直到有一天她下定決心,以前得到的名氣、經驗,這一切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還有好奇心,可以重新開始一次。這個時候,當有人跟張泉靈説“你來做投資吧”,她意識到這可能是除了記者之外,可以滿足自己好奇心的另一個新職業。

  作為投資人去拜訪一個企業的時候,管理者不能嚴格的保密,他必須跟投資人分享自己的整個思路,張泉靈每天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創業企業,他們對未來有著不同的判斷和思考。在她看來,這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有趣的事情。

  “在我們的訓練營當中,每一批新的學員都會上一堂課,這堂課在斯坦福大學也是比較熱的,專門針對産品經理,這個訓練做的第一步的事情,就是你給五年以後做一個預測,這個預測是一個封閉型的預測,不是異想天開的。”

  張泉靈告訴記者,訓練課程上的問題會涉及到:這個世界五年以後我們還用手機嗎?而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思考者可能要理解更多技術發展的脈絡,比如説目前手機的痛點是什麼?如果電池是它的痛點,電池正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可能出現柔性的電池嗎?可能出現無限充電的更有效率的技術嗎?電池可以變得更輕更薄嗎?顯示屏一定要在手機上嗎,是否有其他的技術可以實現到處都是顯示屏?是否會有穿戴設備來替代手機呢?如果還有手機的話,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張泉靈發現,當自己去做這樣的預測和預想的時候,一切都不是停滯的,所有的都會跟著它變化。接下來自己還會延伸想到,如果我們不再使用手機,那資訊獲取方式又是呢?因為這個改變是否又有新的改變、痛點和需求呢?當然,一定會有新的痛點,在那樣的基礎之上,是否有新的産品面對這些呢?

  這樣的思維訓練方法,“簡直像當年愛因斯坦在自己房間裏不需要大量的計算,不需要大量的實驗設備,僅僅在腦子裏做了各種各樣的假設,就發現了相對論證似的;愛因斯坦發現狹義相對論並沒有特別多計算的,直到廣義的時候,他才補修了一個課程,叫做微積分”。張泉靈希望讓學員抱著好奇心去預測未來,這也是她自己熱衷和最感興趣的部分。

  恐懼

  關於恐懼,很多人都會問張泉靈一個相同的問題,離開熟悉的環境和職業是否害怕?

  “怎麼能不害怕呢。”張泉靈過去的一切,是她用了整整18年時間去積累建立起來的。但是她不懂網際網路,更不懂投資,甚至沒有帶過大的團隊,沒有管理經驗,自己該怎麼開始呢。

  而另外一層的恐懼是張泉靈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即便在幾個月之前,在她離開了央視之後,她也不會在公眾場合去承認,自己的“名人包袱”。張泉靈在主持人的領域裏,已經做到了很高的知名度,受到同業和觀眾認可,闖入新的領域會不會失敗?失敗了之後能否承受可能要比別人大得多的壓力?張泉靈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去調整自己內心的恐懼。

  在寫辭職信的時候,她雖然這樣寫道:“即便失敗了又怎樣。”可現實是,張泉靈的確換了一個新空間、新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必須要承認,自己重新歸零了。但是歸零的同時,還要承受的是曾經出過多大的名,未來就要挨得起多大的罵。只有把這兩個合在一起,才能放下內心的恐懼。

  平衡

  如何去平衡生活與事業的關係,似乎只有女性才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張泉靈對於平衡的理解,是時間和空間上雙重的平衡。“因為大家理解空間上的平衡,比如説你有一份精力,50%花在工作上,50%花在家庭上,又要愛老公,又要帶孩子,就顯是圓滿的樣子了。這是大家簡單的對空間的精力分佈的理解。”

  張泉靈認為,還有一層是時間維度平衡。現在這個階段對於張泉靈來説,就是開了一門新課,當然要花更多的時間,在這種的情況下,還有沒有平衡的可能性。張泉靈承認,自己一定花了比以往更多時間在工作當中。但是,好在有一點保證了生活狀態的平衡,那就是你找對了那個跟你價值觀一樣的老公。

  所以,“嫁得好”真的很重要,不是那個人多有名,多有錢,而是那個人是否跟你保持同樣的價值觀。在自己需要一個新的平衡的時候,丈夫是否會全力的支援自己,這對張泉靈是最重要的平衡支點。

  “你們還要生活很多年,你們在老了的時候,你們是否會有共同的話題?你每天在這麼快的學習,他跟你同步嗎?這才是在我看來嫁得好的最根本的事情。我在認識我先生的時候,就處在一個蠻忙碌的工作狀態,他知道事業對我的重要性,他知道滿足好奇心對我的重要性,所以我轉行的時候,他並沒有那麼高的支援度,但是他知道我是一個需要被滿足好奇心的人,他就同意。”

  之前因為誤診,張泉靈換上癌症的消息不脛而走。説到這裡,她反而笑了,“很感謝那次誤診,讓我意識到生命的重要。我當時想,如果生命到這個位置停止的話,我是不會後悔的;那麼它再延長一倍的話,如果我還有四十多年的時間,我又應該做些什麼?”

  帶著恐懼之後的思考,讓張泉靈慶倖自己選擇了冒險。

  附:鈦媒體與張泉靈對話實錄

  鈦媒體:我們都知道您離開央視就是換了另外一種方式,大家都覺得可能因為網上也有很多消息,説是因為身體出現了原因,就是類似于癌症,不知道這個是真的嗎?身體情況怎麼樣呢?

  張泉靈:你知道我們電視臺做過一次實驗,任何的新聞當中,只要提到癌這個字,所有的注意力都會暴漲,會出現一個瞬間的收視率上升,所以我認為,這只是不同的媒體用來提高注意力的一種方式,是一種標題的方式。對我來説,我一直説特別清楚,就是我其實只是在去年年初的時候,經歷過一次自己嚇唬自己的過程,所以本質上它並沒有跟“癌”産生太多的關聯。

  但是這個經歷給了我一段時間,讓我去認真的思考,就是如果生命到這個位置停止的話,我是不會後悔的。那麼它再延長一倍的話,如果我還有四十多年的時間,我應該做什麼?我想這是促進我改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催化劑。

  鈦媒體: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會想離開央視這個平臺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想法?

  張泉靈:我覺得應該是在2014年的年底之後,因為這段時間你能看到網際網路快速的崛起,它的崛起跟當年的門戶網站的崛起還有不同的地方。它不僅僅給你提供資訊,甚至它已經深入到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手機不僅僅是你的一個閱讀器,不僅僅是你的一個通訊工具,幾乎所有的身邊的事情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當這樣的一個移動時代到來的時候,它對於傳統媒體的挑戰,我想不僅僅是把觀眾分流了。所以它促發這樣一個媒體人,更多的去考慮:網際網路到底是什麼?那我們在週邊看到的是否僅僅是冰山一角,如果不可避免呢?它會成為時代的潮流,它會成為改變你生活的一件利器的話,應該更多的去了解它嗎?

  所以我差不多得花了有我想得半年多的時間,去很多的網站然後去很多的網際網路的公司,去很多做移動互聯的公司,了解一些情況。我看完了這個感覺,真的就是一本書在翻頁的感覺,當你面對一本書在翻頁的狀況下,可能有一個選擇。我是留在原來的那一頁裏面,然後等到書翻下來的時候,我看到的依然是那些字,覺得什麼都沒有變,還是我真的需要去了解這個世界。

  鈦媒體:您從傳統媒體跳到現在這個創投行業,自己內心有恐懼嗎?在這個轉變的過程當中您覺得最艱辛的是什麼呢?

  張泉靈:其實我現在特別不願意説艱辛這件事情,因為有兩層原因。第一個是艱辛有什麼用呢?這是我現在經常被我的創業者問的一句話,就是你不要跟我擺譜。這個世界是一個要看結果的世界,你不要因為説我很辛苦,我已經很努力了,你就原諒你自己,這個不夠。你要找到一個正確的路徑,用正確的方式去達到你的目標,而不僅僅是説,我好艱辛,你知道嗎?就不能體諒我,我好艱辛。這個不是理由,所以對我自己也是一樣的。

  第二件事情呢,其實是我很多年的職業生涯,我的上一段職業生涯就告訴我,其實所有的苦都在於你不夠在這件事情上得到樂趣。本質上你只要認為這件事情給了你足夠的樂趣,苦是很不重要的事情。所以我特別不願意談到艱辛這個事情,但是你説恐懼有沒有,恐懼一定是有的。很現實的事情,就是你在原來那個行業裏,畢竟你做到了一定的位置,畢竟認為你還成功,你換到一個新的行業裏面,你真正能做到同樣的位置,做到同樣的成功嗎?你害怕你失敗嗎?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恐懼,説白了,是一種名人壓力。你害不害怕在你的盛名之下,你到新的領域裏其實你還是有恐懼的。

  鈦媒體:那麼如何解決“恐懼”的問題呢?

  張泉靈:我覺得解決恐懼的辦法非常簡單,就是你承認你不會。雖然你頂著那個光環,那個光環屬於翻過去的那一頁,如果你相信世界在翻頁,你需要跳到下一頁去看世界的話,那你也要歸零。心態上你就要承認失敗又怎樣,至少我看到了新的世界。所以我覺得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調整心態,理論上你可能五分鐘就想明白了,包括在我的辭職信裏面,我可能就説失敗又如何,但是你知道你要真正在內心接受它,其實要花幾個月的時間。

  鈦媒體:前一段時間,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大環境下,去年開始很多央視的主持人開始離職,您對這個怎麼看呢?您認為這種潮流還會持續下去嗎?

  張泉靈:你知道在一個移動互聯的公司裏面,有一個最基本的傳統,就是不要輕易下結論,看數字。央視大概有四百多主持人,你目前所知道的離職人員比例如果跟一個移動互聯公司的離職比例來算的話,絕對不算高。所以第一你不能認為它就是潮流。第二你不認為它就是時尚,第三如果這個基礎不成立的話,你問我怎麼看,就沒有的看了。

  鈦媒體:現在您每天做的這些事情究竟是怎樣的,離開央視之後,您日後還會做一些類似傳媒的節目?

  張泉靈:有一些會跟節目有關係,但是這畢竟是我的主業,我會有興趣做的原因,這是我觀察世界的一個窗口和方式。舉一個例子,這週日的時候,我在跟馮唐做一個他的視頻節目,會在騰訊播出。我之所以會答應這樣的節目,有幾個原因,第一個,他是一個我很欣賞的男人。他的知識面如此寬廣,他的樂趣如此豐富,他可以了解最新的東西,因為他一樣也做投資。所有的投資者是不可能不往前看的,因為我們投資的就是未來,同時他可以繼續有他的心情沉醉在他的詩和酒裏面,這是我欣賞的一個男人。我喜歡跟他之間的交流,同時我也會關注類似于像這樣的視頻節目,目前在網路端會吸引什人;他們目前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在推出這種新的節目;他跟電視臺做節目到底會有什麼樣的不同,這是我觀察內容創業的一種方式。

  昨天晚上,我在跟一個純粹的技術男討論了一晚上關於VR的前景。包括從硬體到外設演算法的一直到內容創作,我們又談到到了內容創作。本質上我們認為VR在未來,因為它的硬體環境開始變得越來越成熟了,所以可能內容方會成為2016年的一個典型的標簽,但凡出現一個內容的時候,事實上也會成為所有的平臺和硬體公司所要爭奪的稀缺資源,但是問題是它不像簡單的在移動互聯時代,圖文這樣的一個內容方,那麼容易被滿足。因為圖文事實上具備這個技能的人是有大把在的,無非是他們原本可能沉在了傳統的媒體裏,或者原本沒有給他們一個平臺,可以讓他們提供大量的內容。因為現在是包括你在微信上大量的內容提供者,原本並不是媒體出身,他可能原本,比如説我自己投過這個,它本身就是一個大眾汽車公司的一個汽車的設計師,它並不是傳統的內容提供者。所以一旦這個平臺出現的話,UTC就立刻會出現,但是VR還是很強的技術門檻。

  所以你可以意識到,有一點跟我原來的工作非常相似,你每天會去見不同的人,聊不同的事情,然後我每天會有巨大的資訊量,原來這個工作我就樂在其中,現在也是一樣。

  鈦媒體:對於自己未來事業有一個什麼樣的目標呢?

  張泉靈:我覺得目標當然是有的,因為畢竟我們成立了一支基金,所以作為管理者,我必須對這個基金所有的出資者要負責任,所以第一個目標就是這支基金也許不像一些成熟的基金,不像一些很有經驗的基金會有這麼高的回報,但是我希望我們用這樣一支基金去找到正確的路徑和那些有特質的創業者,並且幫助他們一起成長,在這個過程當中,給我所有的LP比較好的回報,這是我們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目標是我們除了基金之外,還會有一個紫牛創業營。這個創業營在摸索一套辦法,更系列的方法,能夠去幫助創業者,找到他們花錢買不到的資源,因為現在可能有很多的孵化器會提供一些資源,像流量,辦公,一些第三方的像法物,或者是財務,稅務這樣一些諮詢。這些東西對創業者非常有效,非常有用,我不是要貶低人家,但是我換個角度來説,這個是花錢可以買到的,我給你錢,本質上也給了你這些資源。那麼市場上花錢可以買到的就是交給更專業的第三方去做就好了。我們希望能夠提供的是市場上花錢買不到的一些幫助,比如説更多的PR的曝光,一些在企業的成長過程當中的方法論的指導。

  因為我們的LP和GP本質上還是一些真正的從網際網路創業一路殺出來的人,所以相信能給到這些在市場上花錢買不到的幫助。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