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第一批倒閉的會是創業咖啡館+孵化器?

2016-03-03 09:49:00    來源:鈦媒體    

  一邊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號召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創業潮,以及多項政策紅利,一邊卻傳出創業咖啡館、孵化器不斷倒閉的消息。看似矛盾的兩個極端態勢,卻正成為當下網際網路創業寒潮的真實寫照。作為創業重鎮的網際網路領域,似乎依然是巨頭們之間的遊戲,創業成為了一個“笑話”。

  倒閉趨勢加重,創業咖啡館、孵化器正成受害者

  創業咖啡館、孵化器——聽起來絕對是當下最新潮、最火爆的新鮮名詞。借助網際網路創業、一夜暴富、下一個馬雲/馬化騰等莫須有的光環,創業咖啡館和孵化器等幾乎快要成為人頭攢動的“菜市場”。再加上政策的不斷引導以及多項優惠措施,甚至資金的直接幫扶,這二者成為創業領域的首選。

  但正是這兩大創業基地,目前卻成為“受害者”,面臨倒閉的風險。據爆料,拓荒族創業咖啡館近日因經營困難而欠薪等問題可能面臨倒閉。春節前後,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孵化器“地庫”傳出轉讓的消息。上海八六三軟體孵化器兩股東退出,並掛牌轉讓股份……在萬象更新的春天,創業咖啡館和孵化器卻面臨著更加寒冷的冬天。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態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類似創業咖啡館、孵化器這樣的創業基地數量不斷飆升。今年1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楊躍承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截至2015年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近3000家,面積超過8000萬平方米,除此之外還有眾創空間2300多家。

  而投中研究院《2015年眾創空間十大關鍵詞》顯示,“2015年上半年,我國較有規模的眾創空間不足20家,而隨著國家及地方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以及‘雙創’熱潮的席捲,如今已有超過1.6萬家眾創空間在全國各地‘開花’。”

  數量的飆升,讓創業咖啡館、孵化器等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在大家都還處於摸索階段,尚無特色、品牌等作支撐的現階段,純複製類型的創業基地顯得毫無競爭力可言。對於雄心萬丈,想要在網際網路創業熱潮中分一杯羹的創業基地來説,自然成為“受害者”。

  贏利為先!玩不轉創業遊戲

  而這些處處開花的創業咖啡館、孵化器等,初衷就是為了贏利。雖然無可厚非,但卻空有贏利的心,卻無與之相對應的實力。據了解,這些創業基地很多都在賺著政府補貼資金。比如,來自中關村管委會認定的創新型孵化器可以獲得80萬~100萬元左右,海淀園管委會有40萬元左右的補貼費用,以及北京市科委認定的眾創空間可以享受40萬元左右的補貼,還有海澱區經信委支援的100兆寬頻補貼。看似美妙的創業熱潮,只是在政府補貼下勉力支撐的結果而已。

  此外,絕大多數這樣的創業基地,都是充當著“二房東”的角色。將房子、車庫等裝修好後,包裝成一個個簡潔的辦公室、工位等,為創業團隊、創業者等提供純物理的創業空間。寄希望於讓創業團隊自己營造創業氛圍,以便吸引更多想在網際網路創業的個人和團隊前來。

  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創業團隊和個人對這些創業基地毫無依賴可言。只是在不斷比較創業基地租用價格的高低,而創業基地數量的飆升則不斷使其租用價格下探,最終導致收支不能平衡。如果再加上嚴重的空位率,虧本是必然的。

  真正的創業咖啡館、孵化器等,是要為進駐其中的創業團隊、個人等,提供融資、場地、培訓、宣傳等在內的全面服務。只有這樣,才能讓創業團隊等真正成長起來,成為創業基地的支柱。可惜的是,現在的創業咖啡館、孵化器等,都還做著最簡單的物理出租生意,對創業遊戲根本不能做到信手拈來、輕鬆玩轉的程度。這樣的創業基地,如何能夠讓創業群體滿意?

  創業潮趨冷,講不出好故事

  對於創業者來説,一杯咖啡造就出高融資、一個工位誕生數億融資等奇跡般的創業故事,再也不會上演。經濟環境下行、投資者資金趨緊、眾多網際網路創業項目紛紛倒閉等大環境下,創業者的網際網路創業項目能夠生存就已經是幸事,遑論再去爭取高融資。

  而且,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的哲言證明著,目前網際網路創業中具有創意的項目實在太少。創業者幾乎都是在重復前人走過的路,沒有原創性、創新性可言。好故事越來越難講,越來越難以打動投資者的心。

  此外,當一個網際網路細分領域興起時,創業者一擁而上,很快將藍海變成紅海,最後成為一片死海。即使能出現一兩個“巨無霸”,但絕對是踩著眾多創業者“屍骸”登基的。更多的創業者開始收縮戰線,對創業持觀望態度。

  在這樣的態勢下,創業咖啡館和孵化器的倒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後兩者的關門,也加重了創業者的焦慮和投資者的猶豫,最終形成惡性迴圈。從這個角度看,受傷的,不僅僅是創業咖啡館和孵化器,而是整個網際網路創業行業,進而影響到整個網際網路的進一步蝶變。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