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4 07:56:00 來源:新華網
當更有勇氣魄力、更具國際視野的一代青年人,遇到“網際網路+”的時代浪潮,將碰撞出何種精彩的火花?新華社記者尋訪兩岸四地的創業青年,聽他們講述創業路上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
創業夢很美,路卻不好走。這裡有“技術宅”克服內向性格的嘗試、同舟共濟的團隊精神、山窮水盡咬牙堅持換來的柳暗花明……所有的付出繪就了一幅青春不留白的奮鬥圖景,誠如這些年輕人所言,這是一場超值的人生體驗。
大陸青年:以創業實現人生無限可能
正值大學畢業季,許多應屆畢業生正為找工作忙碌時,華東交通大學的幾位在讀學生卻已是南昌一家公司的小股東。研發、銷售、推廣上的坎坷,通宵加班的辛勞,獲得獎項、專利的喜悅……都是他們的青春必修課。
2014年9月,華東交通大學多位師生共同成立了這家以研發物聯網項目為主的公司。公司由兩位老師注資,目前有15名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後”。學生在擁有公司的股份之外,還能得到團隊老師的指導。
大三學生史少岩是公司創始人之一,也持有公司股份。他很認可這種導師引導創業的方式,“大學生創業如果沒有任何經驗,又沒有人引導的話,失敗的概率會高一些”。
華東交大資訊學院教師黃德昌是學生創業團隊的指導。在他看來,許多大學生不乏好的創意,但缺乏經驗、資金往往是他們創業路上的障礙,“導師制”有助於提供必要的支援和指導。
在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大陸正在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放寬政策、放開市場、放活主體,形成有利於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
近期大陸有關部門專門出臺了鼓勵創業創新的文件,專門從9大領域、30個方面明確了96條政策措施,包括搞活金融市場,實現便捷融資,擴大創業投資,支援創業起步成長,建設創業創新平臺,增強支撐作用等安排。
這些新政策的密集出臺,讓華東交大的這個師生團隊振奮不已,他們也希冀能借此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如今,這個“導師制”的團隊已經小有成就,他們獲得了多個獎項和專利。公司研發的“塔機安全監控與管理系統平臺”在南昌1000余臺塔式起重機上成功啟用,其他物聯網産品也已和多家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其研發的茶葉防偽溯源系統也已和一家公司達成協定,即將投入使用。
雖説團隊已經小有名氣,但團隊學生負責人王鑫告訴記者,創業實踐讓他們深深感到在學校做課題和在公司做産品“有著很大不同,前者只要理念與功能達標即可,後者更注重市場實用性”。
談及未來,這些技術出身的創業者們深有感觸地説,今後要加強項目推廣,“技術宅”要提升和外界的溝通能力。
創業路並非一帆風順,大學生們更看重的是有所收穫。史少岩告訴記者,“在創業的道路上充滿著人生的無限可能,能激發自己潛在的能力,總體上來説是一種超值的人生體驗”。(記者程迪北京報道)
臺灣青年:用産品“改變世界”
上午10時,在位於臺灣大學水源校區的“臺大車庫”小會議室中,洪彥倫正在用熟練的英語與四位團隊成員進行“頭腦風暴”。
會議室中一塊碩大的白板上,各色便利貼標示出團隊前一天已經完成的和當天需要著手完成的任務。會議時間並不長,只持續15分鐘左右。洪彥倫説,用英語開會主要目的是練習,以方便與美國的團隊、客戶和投資人交流。
這是臺大企業管理專業在讀碩士生洪彥倫的普通一天。這位27歲的年輕人的另一個身份是總部位於美國矽谷的Loopd公司的共同創辦人。
成立於2013年的Loopd目前提供大型展場分析數據平臺,記錄展場參與者的行為和互動,以利辦展單位優化展場活動安排。該公司研發的穿戴式裝置互相碰撞時,可交換基本資訊,取代紙質名片。用戶可以通過Loopd APP發現周圍想要互動的人,或接收到廠商設定傳送的活動資訊通知。
2013年,洪彥倫在美國加州學習時結識了公司創辦人,他們成立公司的創意來自“我們為什麼沒有一個手環,在握手的時候就可以交換名片呢”這個想法。
像眾多“差錢”的創業者一樣,“找錢”成了一道難以跨越的坎。“一直被拒絕”是洪彥倫對尋找第一筆創投資金時最深的印象。
在洪彥倫看來,找創投就像在尋找願意給“瘋子”投錢的“傻子”,因為儘管創業者都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但是創業的風險實在太大,很多人會以失敗收場。
洪彥倫覺得他們比“一般人幸運”,因為創業者通常要跑50家創投公司才會得到真正的投資,而他們只找了20家。
他遇到的難題並不止“找錢”,有成員想要離開、有人一直請假、公司快沒錢了、客戶對産品有意見、伺服器崩潰……“所有這些合併起來,就像是一個坡,你一直想要把一塊大石往上推,這個過程非常艱難。”洪彥倫説。
目前,Loopd的客戶已經包括一些知名公司。公司也正在考慮進軍大陸市場,並委託代理商探尋在大陸和香港的發展機會。
洪彥倫強烈的創業企圖心來源於他的夢想——用自己的産品“改變世界”。“我希望有一天,能夠看到有人在用我的産品,而我的産品在確確實實改變人們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他説。
“我一直認為,我只有一個機會可以去呈現我的夢想,而創業就是這個機會。”洪彥倫説。(記者郭麗琨、何自力臺北報道)
香港青年:團隊精神讓我走得更遠
見到記者時,香港青年謝瑞生自信從容地掏出兩張名片。這位23歲的“畢創族”從小懷有創業夢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並沒有絲毫遲疑,選擇了創業。畢業短短一年,他已經成為兩家初創公司的聯合創辦人。
“大學時有很多關於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的想法,但發現實踐起來並不簡單,所以決定從幫助別人做網站和APP開始。”去年7月,從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謝瑞生,緊鑼密鼓籌辦起第一家公司Jdea。目前,他的公司已經成功為20多個客戶設計製作了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
一步步走來,他也曾經歷愁雲慘澹的時光,最困難的時候銀行卡裏只有6港元。經濟的壓力、合夥人的拋棄、生意的慘澹,讓這位“90後”創業者感到巨大的挫敗感,也因此一度想要放棄。
但最後一刻,他還是咬咬牙,靠給中學生補課支付房租,渡過難關。曾經幼兒園的玩伴,也加入成為他的新合夥人。堅持,讓他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2015年4月,在一次創業者交流會上,謝瑞生又邂逅了新的創業夥伴。看中內地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大的發展潛力,他和其他3個創業夥伴一起打造了一個關注智慧産品維修的O2O平臺——華強男,公司落地于廣東深圳。
作為一名90後“畢創族”,謝瑞生求知若渴,虛心若愚。對內地市場的不甚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衝擊、略顯拗口的普通話,從未成為他不可逾越的障礙。
在內地不斷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他領悟最深的就是團隊的心態調整。“創業團隊成員間相互的鼓勵支援,是激勵人堅持往前走、治愈低落情緒和挫敗感的良藥。”謝瑞生説。
今年1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指出,特區政府設立3億港元的青年發展基金,旨在以資金配對的方式,通過非政府組織協助香港青年人創業及創新青年發展活動。種種跡象顯示,香港港年輕一代的創業精神正在悄然復蘇。
專業人士認為,香港青年可利用香港優勢,開拓內地市場進行新探索。內地市場寬廣、潛力巨大,國家的發展和經濟的持續壯大,為香港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舞臺。(龐悅香港報道)
澳門青年:當青春澳門遇到“網際網路+”
創新、創業的時代浪潮,與謀求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城市追求,在澳門青年一代身上産生了奇特的“疊加動力”。他們當中的一些佼佼者,正在憑藉自己的專才優勢,並借助特區政府的扶助政策,打拼出屬於自己的夢想人生。
“如果説21世紀初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大勢造就了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一批明星企業,那麼未來10年毫無疑問將是人工智慧的時代。”“90後”澳門小夥陳振傑信心滿滿。
作為智慧高科技企業極視角有限公司的總裁,陳振傑的創業生涯已步入了第三個年景。對他來説,創業之初的陣痛期已經熬過,現在在謀劃將公司做大做強的同時,希望通過企業的力量幫助社會實現“科技改變生活”。
“我和團隊目前所做的是賦予攝像頭以‘智慧’,使之具備‘人’的感知、認識、理解、分析能力。”他説。
據陳振傑介紹,目前這一技術已完成一期研發,進入商品化階段。首階段的技術創新預計涵蓋15項專利,部分申請已提交有關部門。
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愈發重視並鼓勵科技創新、青年創業。于2001年成立的澳門創新科技中心,一直致力於為澳門引進推廣創新科技理念,孵化扶助科技企業發展,為青年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支撐。
陳振傑團隊就在今年該中心舉辦的“澳門資訊與通訊科技創業計劃大賽”中斬獲冠軍,獲得了創業資金獎勵、免費辦公設施及相應商業孵化支援等一系列服務。
為兌現“創造機會使青年獲得向上流動空間”的承諾,近年來特區政府可謂煞費苦心。2013年,特區政府設立“青年扶助計劃”項目,為創業青年提供免息援助貸款;今年6月,由特區政府多部門聯合籌建的“青年創業孵化中心”正式揭牌,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不久前,粵澳合作重點項目之一“珠海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投入使用。據介紹,有意加入創業谷的澳門“創客”以網際網路、高新技術相關項目居多,比例佔一半以上,其中不乏文化創意、跨境電子商務等項目,均與澳門産業多元化發展目標相契合。
記者觀察,澳門的許多創業青年共有的口頭禪是“不一樣”,他們想做出不一樣的産品,讓人們看到不一樣的澳門。他們做著與前輩“不一樣”的事業,期許著“不一樣”的收穫,也在為澳門這座城市實現“不一樣”的未來而打拼。(記者楊懿、劉暢澳門報道)(記者張芽芽、章利新)
海峽兩岸五所交通大學學生展開創業競賽2010-06-10 08:34:00
中國好夢想青年創業大獎賽啟動 港澳臺亦可參賽2013-06-06 08:17:00
兩岸三地學子逐鹿“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2012-11-26 10:19:00
兩岸青年創意創新創業邀請賽啟動2014-10-16 08:31:00
“北京臺灣青年創業基地”授牌儀式在京舉行2015-07-23 1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