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4 08:5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北漂”臺灣青年Emily和朋友聚餐,隨手拍下北京的夜景。採訪時,她告訴中新網記者:“北京是值得我興奮的城市,這裡每天都有新的變化。” 受訪者供圖)
在北京,每天都上演著各式各樣的悲歡離合,有人擠著進來,有人選擇逃離。中新網記者採訪了兩位“北漂”臺青年,看看他們怎麼説。
88年出生的林方平畢業于臺灣政治大學,研究生學歷,“北漂”快2年了。問起是何時來京工作的,他記得非常清楚,2014年3月27號。
那時的他,剛結束在北大當交換生的經歷,半年的學習生活讓他對大陸已有一定的熟悉。
29歲的Emily來自臺灣桃園,同樣畢業于臺灣政治大學,2012年底開始“北漂”,和林方平不同的是,此前,她從未來過大陸。
為何來大陸工作?
——“離鄉背井需要勇氣,我想試試看”
“灰濛濛的”,談起對北京的第一印象,Emily如此形容。2012年12月29日,她第一次來到北京,那天很冷,下著大雪,還有霧霾。
Emily本科學的新聞,畢業後在臺灣中天電視和臺視新聞工作了2年左右,之後赴英國讀研,學的是公關和品牌。
在英國留學時,她時常跟大陸的同學交流,由此萌發了希望能到大陸看一下的念頭。
“如果臺灣和大陸都有工作機會,我會優先考慮大陸。”畢業後,她同時在臺灣和大陸的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在臺灣拿到一份offer之後,北京的一家臺資企業也向她拋來了橄欖枝。
最終,Emily選擇了北京。同時,這家公司也給她提供了一項誘人的福利:一年4次回臺的機票。
選擇“北漂”,林方平也受了周圍人的影響。在北大交換的日子,老師建議他留在大陸,這裡有大的市場、格局。
“離鄉背井需要勇氣,我想試試看。”學經濟學的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的一傢俬募基金公司。
“如果你是一個舞者,你是希望舞臺底下有20個觀眾還是200個?還是2000個?”林方平以這樣的比喻向記者説明離鄉背井的初衷。他説,在大陸,看到的東西多、平臺大、有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以北京為例,2000多萬人口,消費者眾多,足以支援一個産業的發展。這點,是臺灣沒法比的。
換工作試試?
——人生到底要的是什麼
林方平的第一份工作薪資並不理想,單位在金融街,他住在上地的一個6人合租間。每天,他需乘坐地鐵13號線,最擁擠的時候,他的兩腳都不能著地。
今年6月,他計劃換工作。在網上更新簡歷後,他很快得到了機會,另一傢俬募基金公司給他打了電話。
林方平目前的工作主要是負責企業股權投資,去走訪不同的企業,評估這些創業企業值不值得投資。這可以讓他接觸很多新事物,認識很多人,工作時間上也更靈活。
不需要看項目的時候,林方平還是會按時去公司,儘管單位並沒有對此作出規定。“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他説。
除了本職,林方平還做了一份兼職,給一份投資刊物寫稿,一個月一篇稿子,待遇是8000元。此外,他還和3個朋友在創業,做的是債券交易方面的業務。
換工作後,林方平的薪水漲了一半,生活上更寬裕,他搬到了鳥巢附近的一個2居室。
(林方平第一次在北京體驗滑雪,滑雪進行到一半時,天空飄起了雪,這令他格外驚喜。受訪者供圖)
在臺企工作2年後,Emily覺得自己遇到了瓶頸,也計劃換工作。通過學長的介紹,她去了一家大陸的民營廣告公司,在望京。
工作半年後,一次偶然和朋友聊天的機會,她聽説奧美公關在招聘客戶經理,這個更專業、更知名的公司吸引著她。
今年7月,Emily來到奧美,然而,2個月之後,她選擇了離開。“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我發現自己對品牌行銷還有公關的熱情很快就被消磨殆盡。”談到這段工作經歷,Emily頗多感慨,這種知名公司很專業,也能累積到不錯的經驗,不過,沒日沒夜的加班文化,讓她開始思考人生到底要的是什麼。
現在,Emily又回到“老東家”臺企,兜兜轉轉一圈之後,她覺得自己成長很多。雖然如今忙起來也經常加班,但她可以和同事一起因為喜歡一個品牌而花時間去做一些有趣的事,這讓她很有成就感。
最崩潰什麼?
——被騙、擠不上地鐵、打不到車
採訪時,提到工作上的困難,林方平往往輕描淡寫,相比之下,生活上的麻煩讓他更有挫敗感。
他因輕信網上彈出來的廣告,在上面花2000多元買到了假手機。 “我怎麼會這麼蠢?!”被騙後,他的第一反應是自責。
對Emily來説,最崩潰的是擠地鐵和打車。
一次,早高峰坐地鐵6號線,第一趟車沒擠上去,第二趟車來時她排在最前面,車還沒停穩,後面的阿姨一直在擠她。Emliy怒了,“你擠什麼擠,推什麼推啊?”阿姨理直氣壯:“不擠怎麼上得去?”那一刻,她覺得好氣又好笑,阿姨講得也沒錯。
在北京攔不到計程車,司機會拒載,Emily剛來時也十分震驚。“以前在臺灣和英國,都是車搶人、沒有人搶車。”在Emily過往的經歷裏,“打車難”從未遇到。
除了這些,Emily對北京的生活還是適應的,她喜歡北方人的乾脆、爽快,覺得和他們交流不費力。工作之餘,她會去逛衚同,有大陸的同事打算去臺灣旅遊時,她總是樂於和他們分享“去哪好玩”。
(今年3月,Emily和一位同樣“北漂”的臺灣朋友逛三里屯,朋友向賣花的小女孩買了一朵花,這個場景讓Emily覺得很溫暖。受訪者供圖)
不忙的時候,林方平會去體育館打排球,球友時常是陌生人。“我不太願意告訴他們我是臺灣人。”更多的時候,他以福建人自居。
林方平説,他只想運動2個小時,如果説自己是臺灣人,將會花1個半小時來解釋自己為什麼來大陸,對國民黨、民進黨的看法,這些問題他已被問過無數遍。
“在大陸生活這麼久了,其實大家都一樣。”林方平有些無奈,他不喜歡被貼上標簽。
想對臺灣年輕人説什麼?
——“臺灣的劣勢是全方面的 待在臺灣很可惜”
除了打球,林方平還會經常參加各種臺灣朋友的聚會。學長姐們都建議年輕的臺生儘早來,這樣才能更了解大陸。
對於兩岸的差異,林方平深有感觸。來到大陸後,他對生活方式有了另一種理解,在臺灣,他出行幾乎是騎摩托車,而現在,用的最多的是打車軟體。
Emily也時常建議在北大、清華讀書的學弟學妹,早早留下。5年、10年前臺灣的專業度可能更好,但現在大陸發展很快,這裡的市場、生活、消費,超乎想像。
“更年輕的一代,待在臺灣很可惜。”在她看來,臺灣受限于經濟、政治等因素,産業停滯很久,發展機會太少,留在臺灣,人才沒有辦法發揮。她認為,未來的市場在大陸。
“臺灣的劣勢是全方面的,”林方平也有同感,臺灣太小,心態保守,一碰大陸就躲閃,可是沒有一條路是能繞過大陸直接通往世界的。“臺灣封閉很可惜,競爭力不能接軌國際,年輕人甚至不敢競爭。”
不過,他並不建議臺青年盲目來大陸,“大陸競爭激烈,如果你本身條件不夠好,也是劣勢,這裡優秀的人才很多,如果想來彰顯自我價值,要有勇氣、實力和準備。”
在工作上,林方平是幸運的,而他的學妹就沒有這麼好運氣。學妹曾在清華交換,在知名的證券公司實習了3個月,回臺後,覺得臺灣沒這樣的機會,想回大陸找工作,目前並不順利,有些沮喪。
林方平承認,剛畢業的臺生在大陸找工作確實不易,優勢並不及本地學生,除了運氣,還要有實力。
對於未來,林方平希望工作能進入狀態,找到一條長期穩定的道路。至於是否會在北京定居,他明確表示不會。Emily則打算長期在大陸發展,如果有機會,就此落地生根也很好。(記者 朱念)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2015年教育關鍵詞盤點:創新創業教育受關注2015-12-30 14:31:00
“創新創業課不能只盯著賺錢”2015-12-30 14:29:00
“雙創”政策發力 創業重在創新2015-12-29 09:47:00
甘肅省迎來創業創新的美好春天2015-12-29 09:48:00
徐茂棟:創新要從源頭開始 把控制權給創業者2015-12-29 0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