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9 08:53:00 來源: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導讀] 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在全國興起,創業教育火了。
“雙創”時代 創業教育需政校企協同創新
文 本報記者 盛 利 實習生 蒲 江
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在全國興起,創業教育火了。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就業處處長王林日前透露,今年以來,全國已經有82%高校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必修課或選修課,設立的創新創業資金達到12.2億元。
“雙創”時代,創業教育面臨哪些壁壘,教學模式又該如何調整?11月10日,在2015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的重要單元——全球創業名校高峰論壇上,中外頂尖高校校長、教授及創新機構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研討世界創業教育趨勢,而政校企合作共建創業型大學成為了論壇的一個關鍵詞。
“在過去,大家認為上大學就應該當政治家、教育家、藝術家,對於優秀大學生畢業後去當企業家並不是很認同,這個理念應該改變,在當今社會要鼓勵學生,特別是優秀學生去創業。”演講一開始,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就再次為大學生創業鼓勁吶喊。
謝和平回憶起了今年9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到四川大學訪問的一個小故事,丁肇中希望謝和平能推薦幾名川大的學子做他的博士生。“他希望推薦的學生不是分數最高的學生,而是會提問題、能提問題的學生。”而在多年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過程中,謝和平也發覺“當今大學生缺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協作精神和社會擔當能力”。
謝和平介紹,基於以上認識,川大率先在國內大學中建設1萬門課程,其中6000門左右的學術型課程,還有2000門左右的創新創業型課程,“就是教學生如何當高管、如何去創業”,另外有1000—2000門左右的社會實踐型課程。
而在課程設置上,芬蘭圖爾庫運用科技大學校長尤哈 科圖恩則建議學校可以多設置一些跨學科的課程。“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研究項目,更有利於學生開發實踐創新創業項目,在不斷完善改進的過程中鍛鍊發展學生的企業家精神。”
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加強對創新創業師資力量的培育,在論壇上也多次被專家提及。“現在面臨的挑戰,是我們可能沒有足夠多的導師來教導學生如何創業。”以色列本古裏安大學教授、中以創新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約西 大什蒂就表示。
“好的學生要有好的發展,就要有更多企業家來到學校,進行項目開展,讓出資機構能夠資助學生,並建立導師制人才庫。”對此,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創業教育處處長達丁 西婭赫拉 哈密頓則建議,“現在很多年輕人更喜歡年輕的企業家,我們就可以讓年輕的企業家成為導師,由此鼓勵年輕人,形成偶像的力量。”
“要促進創新創業,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必須了解誰是利益相關者,他們為什麼要進入這個環節。”U-Haul國際公司可持續發展部負責人楊秩倫指出,傳統模式下的創新創業是由政府或者企業來領導,政府主導的優勢是能用行政手段把資金有效調配給具有戰略性發展前景的行業,但由於政府本身不做研究,對技術産生環節並不清楚,所以政府沒有核心動力去做某一個方面的研究。而企業主導的創新創業雖然知道客戶需要什麼,卻並不會從國家層面關心哪些行業具有戰略性發展前景。“而當下出現的由大學來主導創新創業的模式就是一個比較平衡的模式,大學提供技術,政府更多是傾向於提供政策支援,而企業提供一些資金方面的支援。”
而這也與成都推行的校(院)地協同創新工程不謀而合。
去年8月,成都市出臺《促進國內外高校院所在蓉協同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成都十條”),明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可用於人員激勵,這一比例可不少於70%。此外,結合産業技術創新需求,成都市積極推動校院地共建新型産業技術研究院。先後與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共建新型産業技術研究院10余個,促進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共建産學研聯合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120個,在重點産業領域組建由企業、高校院所共同參與的産業技術創新聯盟21個。
此外,成都市還與四川大學共同設立了1億元的面向全球優秀學生的創新創業基金。
“名校發展的脈絡,我認為是從單科,到多科再到研究型,最終大學會是什麼類型呢?可能就是創業型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楊曉波透露,目前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正在和電子科技大學共同推進“一校一帶”戰略,以電子科技大學為核心在電子資訊領域打造一個以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增長帶。
大數據為創業創新提供巨大空間2015-11-18 10:43:00
中國高校正成為創新創業孵化器2015-11-18 10:35:00
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只讓大學生當“狼”2015-11-17 14:01:00
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2015-11-17 13:54:00
王童:創新創業沒有國界,中加聯合創業值得期待2015-11-17 1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