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3 09:01:0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離2015年年關還有不足60天的時間,一些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日子又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離2015年年關還有不足60天的時間,一些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日子又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這不,近日四川省某市的趙市長不斷地收到來自本市中小企業主發來的短信,內容無不表達出對銀行停貸和縮貸的極度擔心。要知道,年關將近是企業貸款的集中到期日,在經濟狀況不景氣的當下,一旦出現銀行在企業還貸後進行停貸或縮貸的情況,這無論對於剛剛起步的還是一般的中小微企業而言,無疑都是雪上加霜,甚至可能是滅頂之災。
“有人問我們地方官現在每天都在做什麼?我們就天天面臨這些問題。‘十三五’規劃裏談到轉型升級,如果企業都死掉了,那麼,轉型升級的主體都將不存在了。”這名趙姓市長説。
這當然不僅僅是一個地方、一個市長要面臨的問題。
金融對實體投資在減少
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翟剛近日在出席于成都舉辦的2015産業與金融論壇時透露,就在上個月,四川省相關部門召集了幾大國有銀行與相關金融機構進行會談,他説,總體而言,當下中小微企業所面臨的金融形勢不容樂觀,且問題突出並值得重視。
翟剛提供的數據顯示,相比1—9月份四川省銀行對全社會11%的貸款增幅,銀行對工業和製造業的貸款增幅卻明顯在下降。他表示,這無疑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貸款在減少。
當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方向指引下,國家鼓勵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以支援創新與創業。但顯然,從金融機構的實際運作情況來看,效果並不理想。
“由於中小企業的風險高,經濟又下行,客觀的現實就是國有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大幅減少,甚至有一家過去長期做中小企業貸款的銀行已經暫停了這類業務。”翟剛透露,中小企業向銀行融資的重要渠道就是通過擔保,但現在擔保這條路也越來越難行得通。
“中小企業對於融資的需求是嗷嗷待哺,但是在經濟下行情況下銀行等機構的投資也要講效益的。”翟剛説,儘管在調研中也了解到很多企業有好的産品且有市場,且呈正向增長態勢,但是企業還是遇到了資金週轉的困難,這些問題都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助理、中國金融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劉錫良對此指出,中國當前的金融結構必須調整。他説:“我們所有的金融結構,包括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都是更加傾向於向國有經濟體服務。而對於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卻並不真正用心。這就是金融結構的現實問題。”
劉錫良説,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發展民營銀行,但實際情況卻是,在一些地區,自去年經濟下行以來基本上各大銀行均縮減或部分停止了對民營中小企業的貸款,而對於那些産能過剩的國有企業卻仍然表現出貸款熱情。
因此,劉錫良表示,調整經濟結構很重要的就是調整金融結構。當下,最重要的並不是發展大型的國有金融機構,而是如何發展中小民營金融機構,如何讓這些機構真正去為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服務顯得更為關鍵。
産業發展與金融結構為何錯位
當下,我國無疑面臨著嚴重的産能過剩。如經濟學者許小年所説:沒有一個不是産能過剩的行業。而除了傳統産業外,許多新興産業也出現了過剩,比如光伏産業。
在談起為什麼會出現産能過剩的情況時,四川省德陽市人民政府市長趙輝直言:“我們國家有2000多個縣,就像有2000多個經濟發展總公司,當地決策者常常是看別的縣幹什麼工業賺錢,就立刻跟著複製。就像複製工藝品一樣。”趙輝説,對地方政府的GDP考核和分稅制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
“此外,還常常出現有的企業明明已經不能良性運轉,但地方政府為了維穩,為了表面上的‘生態環境’,不願意讓其破産,甚至儘量保它,併發動金融機構繼續為它‘輸血’。”趙輝説,結合他的實際工作來看,當前企業的市場退出機制仍舊缺失,特別是國有大企業。
在趙輝看來,傳統産業的升級以及新興産業發展都離不開制度創新,以及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産業和金融要有效、深度地實現互融發展。
而為了支援當下的實體經濟發展,趙輝也給出了他的建議,他所在的地方政府在當地建立了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制度,以讓政府和銀行共同承擔風險;建立2億元規模的週轉資金,在必要時刻幫助企業實現資金週轉等。同時,他認為,企業也應著力於向市場本身求助,政府則要為企業協調各種創業投資基金的資源,包括大力推廣融資租賃,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培育企業走向資本市場等。
依靠體制創新為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生存環境
“‘十三五’期間,金融必須要為産業發展提供核心支撐,這是重大的課題,國家講的穩增長也把融資問題作為緊要的問題來研究。”而除了要改善金融結構,實現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之外,在翟剛看來,還應協調發展好其他幾個問題,以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和民營中小微企業的良性發展。
首先是要形成良好的産業營商環境。“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家缺少投資信心,更有許多企業不得不從實體經濟中退出,這是非常嚴峻的形勢,要思考‘十三五’規劃就要思考産業與營商環境的關係。”翟剛認為,如何提高投資家和企業家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而營商環境需要處理的核心問題就是政商環境問題。
第二是産業與市場的關係。“過去我們做産業規劃,往往是先找一批專家和企業家,根據一些産業基本路線和技術發展的可能性形成對未來的預期並做出規劃,但是這個預期和實際執行結果往往有比較大的差異。”翟剛説,“十三五”規劃執行過程中要汲取教訓,要重點把握市場未來發展趨勢,要深刻思考經濟下一步怎麼走,思考企業和産業到底會遇到什麼問題等。
第三是産業與科技的關係。“科技是第一生産力是全社會的共識,年年都在提,年年都在抓。但我國目前原始創新很少,這恰恰制約了我們國家追上發達國家的步伐。”翟剛認為,僅僅依靠“山寨”品,對於經濟發展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如果我們只是延續過去的戰略,我們跟發達國家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翟剛認為,下一步的科技創新,一定要在原始創新上下大力氣。其中,科技成果轉化和科研體制改革應作為重點來抓,應該讓産業與金融無縫融合。
最後,翟剛認為,産業與生態的關係也是發展中應該注意的重點問題。“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生態建設放到了一個高度,我們抓産業不應是單純抓生産企業和單一項目,而是應該按照體系來抓。”
漳州市金峰眾創園:打造國家級創新創業平臺2015-11-12 10:29:00
邁進創業2.0時代 成都:創業第四城2015-11-12 09:36:00
中國高校正成為創新創業孵化器2015-11-12 09:05:00
從“天府之國”到創新創業天堂2015-11-12 08:56:00
創新創業驅動激情成都2015-11-12 08: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