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西安“品味”周秦漢唐 共話文化傳承
中新社西安8月27日電 (記者 張一辰)“以前通過課本雖也對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有很多了解,但來到十三朝古都西安,與華夏文明近距離接觸,理論結合實踐,令我收穫頗豐。”就讀于臺灣東吳大學歷史專業的楊京諭對中新社記者説到。
27日,參加2018西安古都探訪研習營的32名臺灣青年學生來到西安博物院進行參觀走訪,近距離研習歷史與文化。
陜西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也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擁有豐富的歷史遺存。黃帝陵、大雁塔、秦兵馬俑等都是中華文化的標簽。據中國第三次文物普查資料顯示,陜西省境內現有不可移動文物49058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産3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處。
目前在臺灣大學法律系就讀的徐丞觀表示,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和遊覽華山,最令他印象深刻,厚重的人文歷史與壯麗的自然景觀,將成為他開學後回到校園後與同學們的談資。
據了解,此次來自臺灣多所高校的32名青年學生,將在9天時間裏,“傾聽”西安的歷史與文化,並直觀“觸摸”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建築等燦爛成就,籍此探尋華夏文明根源。同時,他們還將以表演、遊戲、影片等形式,展示研習成果,分享體驗心得。
來自臺北藝術大學主修傳統戲曲類專業的高萍袖在西安博物院的鎏金鳳鳥銅鐘前仔細聆聽講解員的講述,她認為,古典文化之美,令中華歷史長河中的每個器物擺件,都值得再三品味。
“臺灣偶戲與此次在西安看到的皮影戲,從形式上有很多共通之處,我認為這是文化藝術的一種傳承和延伸,同時也給我的西安之行也帶來很多思考。”高萍袖最後對記者如是説。(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