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參加兩岸萬名青年大型交流活動中,北京大學大三學生陳媛和臺灣屏東教育大學青年教師陳佩妏,迫不及待地將他們的合影定格在人民大會堂的一張巨幅照片前。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會見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本報記者賀延光當時拍攝的新聞照片——《兩黨一小步,民族一大步》今天被擺放在北大廳中央。參加兩岸萬名青年大型交流活動的青年代表被這張照片吸引,紛紛模倣重現歷史性握手的一刻,留影紀念。
對於參加此次大型交流活動的大多數臺灣青年來説,今天是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此間舉辦的主題聯歡活動,把交流活動推向了高潮。
剛從臺北大學畢業的陳家陞是第三次來大陸。通過前幾天的參觀活動,他最大的感受是大陸的發展日新月異,感觸最深的是“文化”。
今天,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主辦方特意安排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和體驗區域。這裡的每項活動,都讓臺灣青年流連忘返。
來自臺灣成功大學的姚伯煦在景泰藍技藝的展臺前,拿著一個半成品的景泰藍瓶子看得十分入迷。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製作技藝項目傳承人鐘連盛聽姚伯煦問了幾個問題後,跟同來參加展示的同事説:“我們遇到知音了。”
鐘連盛當即送給姚伯煦一個半成品景泰藍。姚伯煦拿著這個禮物向同來的臺灣青年解釋:“要把這些銅條製作成扁的立在這個盤子上,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做每一條都很辛苦。”對於景泰藍的製作難點、成品景泰藍的邊為什麼是金色的這些問題,姚伯煦儼然“行家裏手”,向同伴一一介紹,引來一片讚嘆聲。
交流下來,大家才知道,姚伯煦是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的博士生。他告訴記者,臺灣也有讓人親自實踐景泰藍製作的地方,他從前年開始學習景泰藍技藝,現在在家裏就能製作一些小工藝品。
除了景泰藍技藝外,今天還有書法、木版浮水印、唐卡製作、篆刻藝術、皮影戲等傳統技藝的展示。